Toggle navigation
簡介
最新消息
特展
學習資源
文創出版
崑博之友
參觀資訊
最新消息
2021崑曲堂會,邀請您來博物館看戲!...
2021/09/16
2021崑曲堂會,邀請您來博物館看戲!
公告日期 2021/09/16
崑曲博物館隆重推出2021年五場堂會陸續登場。
這次堂會邀請演出的劇團真是超有默契
雖說崑曲向來都是以才子佳人戲為多
但仔細揣摩這些戲
真的會發現明代文人的愛情想像真是無邊無際呀~
什麼身份都可以談戀愛
什麼身份也都可以把戀愛談的驚天動地
閨秀也好、名妓也好、市井女子也好
考生也罷、才子也罷、衙門小吏也罷
在崑曲的舞台上
愛情都有豐富的想像
所以說~這次演出團體用心挑選的劇目
讓我們為今年2021崑曲堂會想了一個副標題
「愛情的模樣」
這回堂會帶來的折子戲
真可以說酸甜苦辣都有喔!
所以我們今年的文宣做得很不一樣呢!!
今天已經開始陸續發送到桃園各地藝文場館
既古典又跳tone
愛情的模樣
就是閃亮亮而且如彩虹般繽紛啦!!
第一場堂會
由拾翠坊崑劇團帶來的《紅梨記・亭會》
即將在4月10日演出
林立馨老師的趙汝州儒雅俊秀
林宜貞老師的謝素秋也是風情萬種
絕對是一臺不容錯過的好戲!
同樣有導讀引導大家看戲
歡迎呼朋引伴來博物館喔~!
中大壢中李世峰校長續任成功 打造桃園菁...
2021/09/16
中大壢中李世峰校長續任成功 打造桃園菁英的最佳搖籃
公告日期 2021/09/16
八月一日起,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李世峰校長將接續第二任,中大壢中自合併為中央大學附屬中學後,大量拓展了大學端的資源 。未來在李校長的帶導下,將以博雅貫串教學主軸、以全人擘劃學生藍圖,打造首屈一指的課程藍圖,期許壢中成為「桃園菁英的最佳搖籃」。
中大壢中表示,目前由中央大學挹注高中端的成果,包括自然學科的實驗室、線上課程的開放,還有多門選修課的合作:如中文系李瑞騰教授、李欣倫副教授多次進高中端授課、洪惟助教授與黃思超助理教授的崑曲博物館,更結合高二國文科,開展一系列的演講與參訪,打開了學生對古今文藝的連結,還有多門課程正在整併中,顯現大學端與高中端緊密的連結。
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期許中大的行政團隊繼續向下扎根,為國家培育未來優質的人才,也勉勵壢中團隊,在桃園區繼續發光發熱,打造更穩固堅實的學習基礎,讓孩子能適性揚才,成就自我。
李世峰校長表示,壢中成立已邁入第81個年頭,培育的優秀校友不計其數,在社會各領域貢獻一己之長。他任內持續推動校務,在符合新課綱精神下,努力打造最佳的學習環境,非常感謝全體教職員生的努力。今後也將秉持初衷,戮力辦學,讓壢中成為學子「追夢舞台」,提供最好的養分,也作學生追求夢想的後盾。
未來將延續壢中的光榮傳統,導入更多中大學術資源,以「盡忠、尚義、耐勞、崇禮」校訓為治校方針,採「穩固學生基礎」、「拓展大學資源」及「推廣帶著走的能力」三大方向,務實地推動教學與行政,爭取補助經費與計畫、活化校園軟硬體,並引進國際教育,有信心在嚴峻的高中教育環境、力抗少子化衝擊,用最誠懇樸實的教育心態和最新進的學術資源,打造中大壢中成為學子夢想中的優質學府。
檔案下載/連結網址
動靜皆舞 藝文中心「崑腔武戲的力與美」...
2021/09/16
動靜皆舞 藝文中心「崑腔武戲的力與美」特展開幕
公告日期 2021/09/16
由中央大學藝文中心、崑曲博物館共同主辦「動靜之間——崑腔武戲的力與美」特展,10月27日起在中央大學藝文中心登場。結合「崑腔武戲」與「裝置藝術」的大膽實驗性展出,將武戲戲服的精緻,透過裝置藝術的形式,搭配動態的身段、鑼鼓經投影,動靜之間,無不呈現崑曲武戲的力與美。
此次為中央大學藝文中心與崑曲博物館首次合作,結合博物館典藏、傳統崑曲藝術與現代藝術的策展,聚焦於「崑腔武戲」。開幕式中,主辦單位安排崑腔武戲《夜奔》、《扈家莊》選段,俐落的身段,搭配崑曲音樂,穿梭於裝置作品之間,崑腔武戲動靜皆美的魅力,在展廳完美呈現。
這也是「世界奧運:全國大學博物館聯盟聯展」特展之一。本次特展原是配合2020年東京奧運,由全國大學博物館聯盟所共同推出的系列聯展,受疫情影響,2020東京奧運雖延期舉辦,但臺灣防疫有成,體育大學、臺灣大學、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等各校博物館,均以「身體/運動」為主題,接力推出聯展,其中,崑曲博物館採跨界藝術的形式策展,別有特色。
國立體育大學體育博物館館長朱木炎應邀致詞時表示,崑曲博物館不受疫情影響推出特展,展現的韌性與能量,讓他印象深刻。尤其展廳以一千隻台灣國蝶「寬尾鳳蝶」的形象,飛舞於武戲動態之間,更讓他為之驚艷!
本次的策展人李奇鴻,專長為現代藝術,長年關注臺灣在地議題,每年在基隆推出的社造活動與各項特展,大膽且富有創意,深具美感,並能引起民眾的社會關懷,而崑曲博物館典藏的崑曲文物,獨步海內外,為中大特色。
中央大學「動靜之間:崑腔武戲的力與美」特展,展期自2020年10月27日至11月14日止,歡迎民眾蒞臨欣賞。聯展也將於2021年共赴高雄小港機場與日本筑波大學展出。
檔案下載/連結網址
名家薈萃 臺灣當代新編崑劇的多元美學...
2021/09/16
名家薈萃 臺灣當代新編崑劇的多元美學
公告日期 2021/09/16
古老的崑劇,在臺灣綻放什麼樣的新面貌?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首次推出以「臺灣當代」為主題,舉辦「蓬萊新韻——臺灣當代新編崑劇特展」,結合攝影名家許培鴻、畫家許美玲的作品,以豐富的手法,展出臺灣新編崑劇的創意,現場除了展示臺灣多部新編崑劇的手稿、戲服與製作記錄,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第一版演出柳夢梅、杜麗娘戲服,更渡海來臺,首次在崑曲博物館展出。
中研院院士曾永義、體育大學體育博物館館長朱木炎、攝影名家許培鴻、蘭庭崑劇團王志萍團長,均出席7月初的開幕式,當日並舉辦已故作家、戲曲研究家孟瑤教授藏書捐贈儀式。臺灣當代崑劇的多元美學,在展館呈現迷人風貌。 崑曲雖源自十五世紀的江蘇崑山,在當代則因不同的審美與思維,而有新編崑劇的創作。
崑曲博物館本期舉辦的「蓬萊新韻——臺灣新編崑劇特展」,展出國光劇團、臺灣戲曲學院京崑劇團、臺灣崑劇團、蘭庭崑劇團、二分之一Q劇場的創作,搭配崑曲博物館典藏文物,呈現臺灣當代新編崑劇的多元與創意。展品包括臺灣首度演出新編崑劇,1997年國光劇團高蕙蘭、上崑華文漪《釵頭鳳》戲服與點翠頭面;臺灣首部新編崑劇《梁祝》作者曾永義教授手稿、崑曲博物館館長洪惟助教授《范蠡與西施》手稿,以及蘭庭崑劇團《故宮新韻長生殿》戲服、二分之一Q劇場提供的劇照等。現場同時展示畫家許美玲新編崑劇油畫作品,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呈現新編崑劇豐富的樣貌。
曾永義是臺灣首位戲曲院士,除了學術成就,也是臺灣當代崑曲創作最豐富的作者,著有七部崑劇作品,首部創作《梁祝》創下演出前十天在國家劇院票房完售的紀錄,本期特展展示曾永義教授《梁祝》戲服與《雙面吳起》等手稿,呈現其創作歷程與觀點。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各地掀起崑曲熱潮,感動無數觀眾,並對於崑曲藝術與學術的推動,產生巨大的影響。本期展示青春版《牡丹亭》杜麗娘、柳夢梅的戲服,為2004年臺北首演的作品,由崑山當代崑劇院借展,現場同時展出青春版《牡丹亭》攝影師許培鴻攝影作品,許培鴻從彩排階段,就深入劇組,投入攝影工作,精準掌握演員的狀態與神韻,透過攝影機,記錄演出真實,也呈現了青春版《牡丹亭》所追求的極致美學。
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蓬萊新韻——臺灣新編崑劇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0月16日為止,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共襄盛舉。
檔案下載/連結網址
人文風華,歷久彌新—文學院四十週年院慶...
2019/12/11
人文風華,歷久彌新—文學院四十週年院慶
公告日期 2019/12/11
今年,為中央大學文學院設立四十週年,邁入不惑之年的文學院,經歷過往的成長,不斷向上提升,把溫文敦厚的情懷,帶入每一位中大人心中。11月19日晚間於文二館的人文講堂,特舉辦院慶晚會,師生們共襄盛舉,祝賀文學院邁向一個嶄新的里程碑。
中央大學於1962年在苗栗縣二坪山復校,1968年因校地過小發展受限,而遷往桃園中壢近郊。中文系、外文系(今英美語文學系)隨後成立,1979年8月文學院正式成立,積極拓展各具特色的人文領域。目前設有三系、四所、三個院級研究中心,扎根深厚的學術基礎。
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表示,文學院肩負提升中央大學全體師生「人文素養」的使命,更進一步啟發「人文關懷」視野。中央大學的組成以理工院系為多,文學院更是不可或缺,從百花川富有詩意的文學步道、到院區草坪上精巧的裝置藝術,都讓校園增添了別緻的雅趣。
文學院李瑞騰院長表示,文一館已是老式建築,目前已在積極整修重建中,希冀給予師生一個更舒適的學習環境,包含正在改造中的多功能戲劇教室,希望滿足多元的課程需求,在走向跨域的過程中,仍不忘學科主體,要訓練學生把所學應用在生活層面,能與時俱進,更能涵養人文情懷。
晚會由「人文講堂」揭牌儀式揭開序幕。它坐落於文一、二館二樓之間,原名「大講堂」,經過整修,更名為「人文講堂」,由中文系洪惟助教授題字,象徵人文精神薈萃的基地。文學院學生,別出心裁安排慶祝表演,中文系吟唱《詩經》中〈秦風.蒹葭〉、英文系表演〈2019 Hit Songs Mashup〉、法文系師生演唱〈Les feuilles mortes〉,在飛揚的旋律中,讓大家共同欣賞結合古典、現代元素的表演。
歷經四十寒暑,文學院風華正盛,也習染校園,期望能繼續同心戮力,開創嶄新的明日。
檔案下載/連結網址
走進大觀園 中大與臺崑合作「紅樓・夢崑...
2019/12/11
走進大觀園 中大與臺崑合作「紅樓・夢崑曲」
公告日期 2019/12/11
時序入秋,何不循著崑曲的裊裊笛音,走進大觀園,一覽《紅樓夢》中寶玉、黛玉的優雅舒活。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與臺灣崑劇團合作,首次共同規劃以古典小說名著《紅樓夢》為主題的演出與特展,9月21、22日,臺灣崑劇團「紅樓・夢崑曲」,特邀康來新、朱嘉雯教授主講,搭配名角彩演,共築現代都會的紅樓夢境。9月30日起,在國立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將開始新一期特展「《紅樓夢》與崑曲文物特展」,多件珍貴文物首次公開亮相,邀請您走進博物館,感受《紅樓夢》的崑曲世界。
《紅樓夢》被譽為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以《紅樓夢》為主題的展覽與活動非常多元,今年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與臺灣崑劇團合作,是國內首次以「《紅樓夢》×崑曲」為主題,結合演講、演出與展覽的系列活動,可謂今夏藝文界一大盛事。
9月21、22日,臺灣崑劇團特邀康來新、朱嘉雯教授,生動剖析紅樓故事,並由演員現場演出,再現小說中的崑曲活動,希望以此帶給觀眾不同以往的深度體驗。記者會中,崑曲博物館除了展示溫州手繪堂幔、張充和〈尋夢〉手摺與徐炎之曲笛三件珍品,更邀請名師,讓典藏的「提琴」重現舞臺。《紅樓夢》第五十四回,賈母「叫芳官唱一齣〈尋夢〉,只提琴與管簫合,笙笛一概不用。」提琴如今少見,中大崑曲博物館典藏兩把提琴:館長洪惟助教授1990年代在蘇州尋得的清末民初製作的提琴,以及臺灣笛王蕭本耀捐贈徐炎之先生1949年來台所帶提琴。記者會現場演出賈母所言提琴與簫管合奏的〈尋夢〉,音色清雅,柔婉動人,展現了不同於笙笛合奏的風韻。
9月30日起,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也將開始新一期特展「《紅樓夢》與崑曲文物特展」,展廳營造《紅樓夢》場景意象,除了展出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紅學研究室珍藏,如梅蘭芳題簽〈遊園驚夢〉曲譜、晚清蘇州手繡堂幔、戴敦邦曹雪芹畫像(紅學名家馮其庸題字),本次特展得羅青教授借展清代中葉繪畫名家改琦所繪紅拂真跡,以及何創時書法基金會借展梁辰魚、湯顯祖、洪昇、孔尚任名家名筆,觀眾當可於特展中,飽覽《紅樓夢》與崑曲的絕代風華。展期至2020年3月6日。
國立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紅樓夢》與崑曲文物特展」資訊
展期:2019年9月30日至2020年3月6日
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四,AM. 8:30~12:00、PM.13:30~16:30
週一、週五採預約開放
預約專線:(03)426-2352
檔案下載/連結網址
中大歡慶104週年校慶 邁向卓越未來式...
2019/12/11
中大歡慶104週年校慶 邁向卓越未來式
公告日期 2019/12/11
欣逢五四運動百週年,中央大學特以「從54到104—邁向中大未來式」為主題舉辦104週年校慶大會。會中表揚了中油公司總經理李順欽、上詮光纖通信(股)公司副董事長林松福、美商傑明工程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林金德和飲食旅遊生活作家葉怡蘭等四位傑出校友,表彰他們對社會的卓越貢獻,足為中大人楷模。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五四運動繼承並發揚新文學、新文化運動的理念,校慶之際,希望中大人能傳承此奮力不懈的人文精神。此外,今年也適逢莫拉克風災十周年、921地震廿周年和八七水災六十周年,中大也在馬國鳳教授總召下,成立「大地球學院」,希望提升國人對於災害防治與環境永續的了解與認知。
今年第16屆傑出校友當選人共有五位:其中中油公司總經理李順欽,畢業於中央大學化工系64級,從基層工程師到最高專業經理人,重視技術研發創新、推動工安環保與企業社會責任,引領中油公司成為煉化業界龍頭基石。他感動地說,「這是對石化老兵的肯定 ,」期許中大人能如同中油火炬一樣,未來繼續發光發熱!
中央氣象局局長葉天降,為中央大學地球物理學系67級校友,從基層歷經各階主管,維運氣象作業,並積極強化氣象基礎建設,提升氣象監測與預報能力,擴展氣象資訊在防災、交通、農業、空污等之跨域應用,同時推動與美、日、韓、菲、泰、越、南太平洋友邦國家氣象單位之合作交流,貢獻良多。
上詮光纖通信副董事長林松福,畢業於中央大學物理系73級,其研發成就榮獲十餘項國內外專利,為台灣光纖被動元件商業化及工業化之產業先驅。創辦上詮公司強化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曾獲工研院產業貢獻獎及中華民國光學工程技術貢獻獎,素有獎助興學、回饋鄉里建設之名。
美商傑明工程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林金德,畢業於中央大學土木所環工組77級,以自身專業學養,為台灣環工領域引進並建立廢棄物分類處理工程之制度與規範,協助政府推動生態工法及檢核機制。他說,「中央大學是其一生中最密切、最難忘的地方,也是所有回憶匯集的所在。」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葉怡蘭,畢業於中央大學中文系80級,其創作傳揚了台灣飲食文化美學。她長年擔任台灣農產品產銷履歷代言人、公部門諮詢顧問以及國際飲食和設計競賽評審,曾獲全球威士忌界最高榮耀「蘇格蘭雙耳小酒杯執持者」、講義雜誌「2004年度最佳旅遊作家」等多項獎項。中大新完工的百花川文學步道,還特別刻印了她《紅茶經》裡的一段話,讓葉怡蘭感到與有榮焉。
會中同時表揚獲得教育部、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和哥倫布計畫等校外榮譽,感謝他們為校爭光,同時頒發講座教授、特聘教授、績優職員、績優技工友、書卷獎、建德領導獎和傑出領導獎等優秀教職員生。並感謝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捐助本校「向日葵計畫獎學金」,提攜中大學子。
另穿插三組精彩演出,分別是中文系的「京劇票房」、管樂社「銅管五重奏」,以及壓軸校歌新唱冠軍「硬梆幫」帶來的校歌演唱,賦予校歌新生命,最後並與會嘉賓一同齊唱校歌。熱情演出,傳達中大夢想耀動,活力十足,一同邁向中大未來式。
檔案下載/連結網址
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 現身2019 臺灣...
2019/12/11
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 現身2019 臺灣文博盛會
公告日期 2019/12/11
被認為參展規模為歷年之最的2019臺灣文博會,四月底在臺北五大展區登場。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首度走出校園,參加盛會,用豐富多彩的創意,展現中大深厚的人文底蘊。
為了讓更多社會大眾認識中大的珍貴典藏,崑曲博物館首次走出校園,與故宮南院展場設計團隊再度聯手,參與2019文博會。展場雖小,吸睛度十足,除了運用博物館典藏戲服刺繡妝點展場,本次策展亮點結合「崑曲文物」與「創意體驗」,除了運用張充和《牡丹亭・遊園》手摺設計的巨幅屏風,博物館開發的多媒體互動崑曲水袖體驗,也移師臺北展場,現場吸引大量觀眾欣賞體驗,傳統藝術中心陳濟民主任也來到崑曲博物館展場,感受傳統崑曲的新魅力。
崑曲博物館在本次文博會也推出兩種四款創意小物,包括結合崑曲曲詞與臺灣社會議題的精美卡貼兩款,以及崑曲工尺譜紙膠帶兩款,設計精美,深受好評。文博會的活動高潮,特邀康來新教授主講「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遊園驚夢〉與《紅樓夢》的交錯時空」,並請到拾翠坊崑劇團現場演出,在松山菸廠倉庫的歷史氛圍中,感受到崑曲細膩典雅之美。
本次文博會的短期特展,讓來訪的臺灣與海外觀眾認識中央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典藏,愛丁堡格拉斯哥博物館主管Susan Pacitti Ferguson也來到展場,與崑曲博物館深度交流,洽談未來相關合作的可能。
檔案下載/連結網址
走出校園 邁向國際 全國大學博物館聯盟...
2019/12/11
走出校園 邁向國際 全國大學博物館聯盟在中大
公告日期 2019/12/11
2017年5月成立的「全國大學博物館聯盟」,成軍不到兩年,已由初創時期的五校,擴展到十六所學校/博物館的規模。今年3月22日,於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舉辦交流會,包括臺大、成大、清大、師大等十四所學校博物館(校史館)三十餘人,蒞臨中大參與交流會,除了參觀崑曲博物館、欣賞折子戲演出,更於會中討論今年9月國際博物館協會京都大會參展事宜,積極邁向國際,共同推動大學博物館的成長與能見度。
全國大學博物館聯盟成立以來,推動大學博物館互動與知識交流。中大崑曲博物館2017年成立後,積極加入全國大學博物館聯盟,並在今年3月22日主辦聯盟第五次交流會。崑曲博物館是大學博物館聯盟中,唯一一個表演藝術類、典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博物館,參與交流會的各館專業人員,除了飽覽崑曲博物館典藏的珍貴文物外,也在博物館小戲臺欣賞折子戲《牡丹亭.遊園》,感受不同於其他博物館的藝術氛圍。
全國大學博物館聯盟積極攜手走向國際,此次聚會中大,除了參訪互學,更討論今年9月共同參與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2019年京都大會,與2020年配合東京奧運舉辦聯展事宜。國際博物館協會成立於1946年,成員遍及世界各國,影響深遠,今年9月的京都大會,是聯盟首度共同參與,策劃小型展覽,向國際發聲。
2020年配合東京奧運,由國立體育大學體育博物館發起,大學博物館聯盟擬以「身體・運動」為主題,首度舉辦聯展,崑曲博物館將策劃「動靜之間——崑腔武戲的力與美」特展,屆時將以館藏文物、裝置藝術與多媒體,展現崑曲武戲身段之美,並配合聯展,規劃系列活動,發揮大學博物館的教育力量。
檔案下載/連結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