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崑曲堂會,邀請您來博物館看戲!
公告日期 2021/09/16
崑曲博物館隆重推出2021年五場堂會陸續登場。
這次堂會邀請演出的劇團真是超有默契
雖說崑曲向來都是以才子佳人戲為多
但仔細揣摩這些戲
真的會發現明代文人的愛情想像真是無邊無際呀~
什麼身份都可以談戀愛
什麼身份也都可以把戀愛談的驚天動地
閨秀也好、名妓也好、市井女子也好
考生也罷、才子也罷、衙門小吏也罷
在崑曲的舞台上
愛情都有豐富的想像
所以說~這次演出團體用心挑選的劇目
讓我們為今年2021崑曲堂會想了一個副標題
「愛情的模樣」
這回堂會帶來的折子戲
真可以說酸甜苦辣都有喔!
所以我們今年的文宣做得很不一樣呢!!
今天已經開始陸續發送到桃園各地藝文場館
既古典又跳tone
愛情的模樣
就是閃亮亮而且如彩虹般繽紛啦!!
第一場堂會
由拾翠坊崑劇團帶來的《紅梨記・亭會》
即將在4月10日演出
林立馨老師的趙汝州儒雅俊秀
林宜貞老師的謝素秋也是風情萬種
絕對是一臺不容錯過的好戲!
同樣有導讀引導大家看戲
歡迎呼朋引伴來博物館喔~!
中大壢中李世峰校長續任成功 打造桃園菁英的最佳搖籃
公告日期 2021/09/16
八月一日起,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李世峰校長將接續第二任,中大壢中自合併為中央大學附屬中學後,大量拓展了大學端的資源 。未來在李校長的帶導下,將以博雅貫串教學主軸、以全人擘劃學生藍圖,打造首屈一指的課程藍圖,期許壢中成為「桃園菁英的最佳搖籃」。
中大壢中表示,目前由中央大學挹注高中端的成果,包括自然學科的實驗室、線上課程的開放,還有多門選修課的合作:如中文系李瑞騰教授、李欣倫副教授多次進高中端授課、洪惟助教授與黃思超助理教授的崑曲博物館,更結合高二國文科,開展一系列的演講與參訪,打開了學生對古今文藝的連結,還有多門課程正在整併中,顯現大學端與高中端緊密的連結。
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期許中大的行政團隊繼續向下扎根,為國家培育未來優質的人才,也勉勵壢中團隊,在桃園區繼續發光發熱,打造更穩固堅實的學習基礎,讓孩子能適性揚才,成就自我。
李世峰校長表示,壢中成立已邁入第81個年頭,培育的優秀校友不計其數,在社會各領域貢獻一己之長。他任內持續推動校務,在符合新課綱精神下,努力打造最佳的學習環境,非常感謝全體教職員生的努力。今後也將秉持初衷,戮力辦學,讓壢中成為學子「追夢舞台」,提供最好的養分,也作學生追求夢想的後盾。
未來將延續壢中的光榮傳統,導入更多中大學術資源,以「盡忠、尚義、耐勞、崇禮」校訓為治校方針,採「穩固學生基礎」、「拓展大學資源」及「推廣帶著走的能力」三大方向,務實地推動教學與行政,爭取補助經費與計畫、活化校園軟硬體,並引進國際教育,有信心在嚴峻的高中教育環境、力抗少子化衝擊,用最誠懇樸實的教育心態和最新進的學術資源,打造中大壢中成為學子夢想中的優質學府。
動靜皆舞 藝文中心「崑腔武戲的力與美」特展開幕
公告日期 2021/09/16
由中央大學藝文中心、崑曲博物館共同主辦「動靜之間——崑腔武戲的力與美」特展,10月27日起在中央大學藝文中心登場。結合「崑腔武戲」與「裝置藝術」的大膽實驗性展出,將武戲戲服的精緻,透過裝置藝術的形式,搭配動態的身段、鑼鼓經投影,動靜之間,無不呈現崑曲武戲的力與美。
此次為中央大學藝文中心與崑曲博物館首次合作,結合博物館典藏、傳統崑曲藝術與現代藝術的策展,聚焦於「崑腔武戲」。開幕式中,主辦單位安排崑腔武戲《夜奔》、《扈家莊》選段,俐落的身段,搭配崑曲音樂,穿梭於裝置作品之間,崑腔武戲動靜皆美的魅力,在展廳完美呈現。
這也是「世界奧運:全國大學博物館聯盟聯展」特展之一。本次特展原是配合2020年東京奧運,由全國大學博物館聯盟所共同推出的系列聯展,受疫情影響,2020東京奧運雖延期舉辦,但臺灣防疫有成,體育大學、臺灣大學、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等各校博物館,均以「身體/運動」為主題,接力推出聯展,其中,崑曲博物館採跨界藝術的形式策展,別有特色。
國立體育大學體育博物館館長朱木炎應邀致詞時表示,崑曲博物館不受疫情影響推出特展,展現的韌性與能量,讓他印象深刻。尤其展廳以一千隻台灣國蝶「寬尾鳳蝶」的形象,飛舞於武戲動態之間,更讓他為之驚艷!
本次的策展人李奇鴻,專長為現代藝術,長年關注臺灣在地議題,每年在基隆推出的社造活動與各項特展,大膽且富有創意,深具美感,並能引起民眾的社會關懷,而崑曲博物館典藏的崑曲文物,獨步海內外,為中大特色。
中央大學「動靜之間:崑腔武戲的力與美」特展,展期自2020年10月27日至11月14日止,歡迎民眾蒞臨欣賞。聯展也將於2021年共赴高雄小港機場與日本筑波大學展出。
名家薈萃 臺灣當代新編崑劇的多元美學
公告日期 2021/09/16
古老的崑劇,在臺灣綻放什麼樣的新面貌?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首次推出以「臺灣當代」為主題,舉辦「蓬萊新韻——臺灣當代新編崑劇特展」,結合攝影名家許培鴻、畫家許美玲的作品,以豐富的手法,展出臺灣新編崑劇的創意,現場除了展示臺灣多部新編崑劇的手稿、戲服與製作記錄,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第一版演出柳夢梅、杜麗娘戲服,更渡海來臺,首次在崑曲博物館展出。
中研院院士曾永義、體育大學體育博物館館長朱木炎、攝影名家許培鴻、蘭庭崑劇團王志萍團長,均出席7月初的開幕式,當日並舉辦已故作家、戲曲研究家孟瑤教授藏書捐贈儀式。臺灣當代崑劇的多元美學,在展館呈現迷人風貌。 崑曲雖源自十五世紀的江蘇崑山,在當代則因不同的審美與思維,而有新編崑劇的創作。
崑曲博物館本期舉辦的「蓬萊新韻——臺灣新編崑劇特展」,展出國光劇團、臺灣戲曲學院京崑劇團、臺灣崑劇團、蘭庭崑劇團、二分之一Q劇場的創作,搭配崑曲博物館典藏文物,呈現臺灣當代新編崑劇的多元與創意。展品包括臺灣首度演出新編崑劇,1997年國光劇團高蕙蘭、上崑華文漪《釵頭鳳》戲服與點翠頭面;臺灣首部新編崑劇《梁祝》作者曾永義教授手稿、崑曲博物館館長洪惟助教授《范蠡與西施》手稿,以及蘭庭崑劇團《故宮新韻長生殿》戲服、二分之一Q劇場提供的劇照等。現場同時展示畫家許美玲新編崑劇油畫作品,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呈現新編崑劇豐富的樣貌。
曾永義是臺灣首位戲曲院士,除了學術成就,也是臺灣當代崑曲創作最豐富的作者,著有七部崑劇作品,首部創作《梁祝》創下演出前十天在國家劇院票房完售的紀錄,本期特展展示曾永義教授《梁祝》戲服與《雙面吳起》等手稿,呈現其創作歷程與觀點。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各地掀起崑曲熱潮,感動無數觀眾,並對於崑曲藝術與學術的推動,產生巨大的影響。本期展示青春版《牡丹亭》杜麗娘、柳夢梅的戲服,為2004年臺北首演的作品,由崑山當代崑劇院借展,現場同時展出青春版《牡丹亭》攝影師許培鴻攝影作品,許培鴻從彩排階段,就深入劇組,投入攝影工作,精準掌握演員的狀態與神韻,透過攝影機,記錄演出真實,也呈現了青春版《牡丹亭》所追求的極致美學。
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蓬萊新韻——臺灣新編崑劇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0月16日為止,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共襄盛舉。
人文風華,歷久彌新—文學院四十週年院慶
公告日期 2019/12/11
今年,為中央大學文學院設立四十週年,邁入不惑之年的文學院,經歷過往的成長,不斷向上提升,把溫文敦厚的情懷,帶入每一位中大人心中。11月19日晚間於文二館的人文講堂,特舉辦院慶晚會,師生們共襄盛舉,祝賀文學院邁向一個嶄新的里程碑。
中央大學於1962年在苗栗縣二坪山復校,1968年因校地過小發展受限,而遷往桃園中壢近郊。中文系、外文系(今英美語文學系)隨後成立,1979年8月文學院正式成立,積極拓展各具特色的人文領域。目前設有三系、四所、三個院級研究中心,扎根深厚的學術基礎。
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表示,文學院肩負提升中央大學全體師生「人文素養」的使命,更進一步啟發「人文關懷」視野。中央大學的組成以理工院系為多,文學院更是不可或缺,從百花川富有詩意的文學步道、到院區草坪上精巧的裝置藝術,都讓校園增添了別緻的雅趣。
文學院李瑞騰院長表示,文一館已是老式建築,目前已在積極整修重建中,希冀給予師生一個更舒適的學習環境,包含正在改造中的多功能戲劇教室,希望滿足多元的課程需求,在走向跨域的過程中,仍不忘學科主體,要訓練學生把所學應用在生活層面,能與時俱進,更能涵養人文情懷。
晚會由「人文講堂」揭牌儀式揭開序幕。它坐落於文一、二館二樓之間,原名「大講堂」,經過整修,更名為「人文講堂」,由中文系洪惟助教授題字,象徵人文精神薈萃的基地。文學院學生,別出心裁安排慶祝表演,中文系吟唱《詩經》中〈秦風.蒹葭〉、英文系表演〈2019 Hit Songs Mashup〉、法文系師生演唱〈Les feuilles mortes〉,在飛揚的旋律中,讓大家共同欣賞結合古典、現代元素的表演。
歷經四十寒暑,文學院風華正盛,也習染校園,期望能繼續同心戮力,開創嶄新的明日。
走進大觀園 中大與臺崑合作「紅樓・夢崑曲」
公告日期 2019/12/11
時序入秋,何不循著崑曲的裊裊笛音,走進大觀園,一覽《紅樓夢》中寶玉、黛玉的優雅舒活。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與臺灣崑劇團合作,首次共同規劃以古典小說名著《紅樓夢》為主題的演出與特展,9月21、22日,臺灣崑劇團「紅樓・夢崑曲」,特邀康來新、朱嘉雯教授主講,搭配名角彩演,共築現代都會的紅樓夢境。9月30日起,在國立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將開始新一期特展「《紅樓夢》與崑曲文物特展」,多件珍貴文物首次公開亮相,邀請您走進博物館,感受《紅樓夢》的崑曲世界。
《紅樓夢》被譽為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以《紅樓夢》為主題的展覽與活動非常多元,今年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與臺灣崑劇團合作,是國內首次以「《紅樓夢》×崑曲」為主題,結合演講、演出與展覽的系列活動,可謂今夏藝文界一大盛事。
9月21、22日,臺灣崑劇團特邀康來新、朱嘉雯教授,生動剖析紅樓故事,並由演員現場演出,再現小說中的崑曲活動,希望以此帶給觀眾不同以往的深度體驗。記者會中,崑曲博物館除了展示溫州手繪堂幔、張充和〈尋夢〉手摺與徐炎之曲笛三件珍品,更邀請名師,讓典藏的「提琴」重現舞臺。《紅樓夢》第五十四回,賈母「叫芳官唱一齣〈尋夢〉,只提琴與管簫合,笙笛一概不用。」提琴如今少見,中大崑曲博物館典藏兩把提琴:館長洪惟助教授1990年代在蘇州尋得的清末民初製作的提琴,以及臺灣笛王蕭本耀捐贈徐炎之先生1949年來台所帶提琴。記者會現場演出賈母所言提琴與簫管合奏的〈尋夢〉,音色清雅,柔婉動人,展現了不同於笙笛合奏的風韻。
9月30日起,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也將開始新一期特展「《紅樓夢》與崑曲文物特展」,展廳營造《紅樓夢》場景意象,除了展出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紅學研究室珍藏,如梅蘭芳題簽〈遊園驚夢〉曲譜、晚清蘇州手繡堂幔、戴敦邦曹雪芹畫像(紅學名家馮其庸題字),本次特展得羅青教授借展清代中葉繪畫名家改琦所繪紅拂真跡,以及何創時書法基金會借展梁辰魚、湯顯祖、洪昇、孔尚任名家名筆,觀眾當可於特展中,飽覽《紅樓夢》與崑曲的絕代風華。展期至2020年3月6日。
國立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紅樓夢》與崑曲文物特展」資訊
展期:2019年9月30日至2020年3月6日
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四,AM. 8:30~12:00、PM.13:30~16:30
週一、週五採預約開放
預約專線:(03)426-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