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風華,歷久彌新—文學院四十週年院慶 文/校園實習記者許佑娟
公告日期 2019/12/11
今年,為中央大學文學院設立四十週年,邁入不惑之年的文學院,經歷過往的成長,不斷向上提升,把溫文敦厚的情懷,帶入每一位中大人心中。11月19日晚間於文二館的人文講堂,特舉辦院慶晚會,師生們共襄盛舉,祝賀文學院邁向一個嶄新的里程碑。
中央大學於1962年在苗栗縣二坪山復校,1968年因校地過小發展受限,而遷往桃園中壢近郊。中文系、外文系(今英美語文學系)隨後成立,1979年8月文學院正式成立,積極拓展各具特色的人文領域。目前設有三系、四所、三個院級研究中心,扎根深厚的學術基礎。
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表示,文學院肩負提升中央大學全體師生「人文素養」的使命,更進一步啟發「人文關懷」視野。中央大學的組成以理工院系為多,文學院更是不可或缺,從百花川富有詩意的文學步道、到院區草坪上精巧的裝置藝術,都讓校園增添了別緻的雅趣。
文學院李瑞騰院長表示,文一館已是老式建築,目前已在積極整修重建中,希冀給予師生一個更舒適的學習環境,包含正在改造中的多功能戲劇教室,希望滿足多元的課程需求,在走向跨域的過程中,仍不忘學科主體,要訓練學生把所學應用在生活層面,能與時俱進,更能涵養人文情懷。
晚會由「人文講堂」揭牌儀式揭開序幕。它坐落於文一、二館二樓之間,原名「大講堂」,經過整修,更名為「人文講堂」,由中文系洪惟助教授題字,象徵人文精神薈萃的基地。文學院學生,別出心裁安排慶祝表演,中文系吟唱《詩經》中〈秦風.蒹葭〉、英文系表演〈2019 Hit Songs Mashup〉、法文系師生演唱〈Les feuilles mortes〉,在飛揚的旋律中,讓大家共同欣賞結合古典、現代元素的表演。
歷經四十寒暑,文學院風華正盛,也習染校園,期望能繼續同心戮力,開創嶄新的明日。
走進大觀園 中大與臺崑合作「紅樓・夢崑曲」 文/人文研究中心
公告日期 2019/12/11
時序入秋,何不循著崑曲的裊裊笛音,走進大觀園,一覽《紅樓夢》中寶玉、黛玉的優雅舒活。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與臺灣崑劇團合作,首次共同規劃以古典小說名著《紅樓夢》為主題的演出與特展,9月21、22日,臺灣崑劇團「紅樓・夢崑曲」,特邀康來新、朱嘉雯教授主講,搭配名角彩演,共築現代都會的紅樓夢境。9月30日起,在國立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將開始新一期特展「《紅樓夢》與崑曲文物特展」,多件珍貴文物首次公開亮相,邀請您走進博物館,感受《紅樓夢》的崑曲世界。
《紅樓夢》被譽為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以《紅樓夢》為主題的展覽與活動非常多元,今年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與臺灣崑劇團合作,是國內首次以「《紅樓夢》×崑曲」為主題,結合演講、演出與展覽的系列活動,可謂今夏藝文界一大盛事。
9月21、22日,臺灣崑劇團特邀康來新、朱嘉雯教授,生動剖析紅樓故事,並由演員現場演出,再現小說中的崑曲活動,希望以此帶給觀眾不同以往的深度體驗。記者會中,崑曲博物館除了展示溫州手繪堂幔、張充和〈尋夢〉手摺與徐炎之曲笛三件珍品,更邀請名師,讓典藏的「提琴」重現舞臺。《紅樓夢》第五十四回,賈母「叫芳官唱一齣〈尋夢〉,只提琴與管簫合,笙笛一概不用。」提琴如今少見,中大崑曲博物館典藏兩把提琴:館長洪惟助教授1990年代在蘇州尋得的清末民初製作的提琴,以及臺灣笛王蕭本耀捐贈徐炎之先生1949年來台所帶提琴。記者會現場演出賈母所言提琴與簫管合奏的〈尋夢〉,音色清雅,柔婉動人,展現了不同於笙笛合奏的風韻。
9月30日起,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也將開始新一期特展「《紅樓夢》與崑曲文物特展」,展廳營造《紅樓夢》場景意象,除了展出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紅學研究室珍藏,如梅蘭芳題簽〈遊園驚夢〉曲譜、晚清蘇州手繡堂幔、戴敦邦曹雪芹畫像(紅學名家馮其庸題字),本次特展得羅青教授借展清代中葉繪畫名家改琦所繪紅拂真跡,以及何創時書法基金會借展梁辰魚、湯顯祖、洪昇、孔尚任名家名筆,觀眾當可於特展中,飽覽《紅樓夢》與崑曲的絕代風華。展期至2020年3月6日。
國立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紅樓夢》與崑曲文物特展」資訊
展期:2019年9月30日至2020年3月6日
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四,AM. 8:30~12:00、PM.13:30~16:30
週一、週五採預約開放
預約專線:(03)426-2352
中大歡慶104週年校慶 邁向卓越未來式 文/校園記者郭家侖
公告日期 2019/12/11
欣逢五四運動百週年,中央大學特以「從54到104—邁向中大未來式」為主題舉辦104週年校慶大會。會中表揚了中油公司總經理李順欽、上詮光纖通信(股)公司副董事長林松福、美商傑明工程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林金德和飲食旅遊生活作家葉怡蘭等四位傑出校友,表彰他們對社會的卓越貢獻,足為中大人楷模。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五四運動繼承並發揚新文學、新文化運動的理念,校慶之際,希望中大人能傳承此奮力不懈的人文精神。此外,今年也適逢莫拉克風災十周年、921地震廿周年和八七水災六十周年,中大也在馬國鳳教授總召下,成立「大地球學院」,希望提升國人對於災害防治與環境永續的了解與認知。
今年第16屆傑出校友當選人共有五位:其中中油公司總經理李順欽,畢業於中央大學化工系64級,從基層工程師到最高專業經理人,重視技術研發創新、推動工安環保與企業社會責任,引領中油公司成為煉化業界龍頭基石。他感動地說,「這是對石化老兵的肯定 ,」期許中大人能如同中油火炬一樣,未來繼續發光發熱!
中央氣象局局長葉天降,為中央大學地球物理學系67級校友,從基層歷經各階主管,維運氣象作業,並積極強化氣象基礎建設,提升氣象監測與預報能力,擴展氣象資訊在防災、交通、農業、空污等之跨域應用,同時推動與美、日、韓、菲、泰、越、南太平洋友邦國家氣象單位之合作交流,貢獻良多。
上詮光纖通信副董事長林松福,畢業於中央大學物理系73級,其研發成就榮獲十餘項國內外專利,為台灣光纖被動元件商業化及工業化之產業先驅。創辦上詮公司強化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曾獲工研院產業貢獻獎及中華民國光學工程技術貢獻獎,素有獎助興學、回饋鄉里建設之名。
美商傑明工程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林金德,畢業於中央大學土木所環工組77級,以自身專業學養,為台灣環工領域引進並建立廢棄物分類處理工程之制度與規範,協助政府推動生態工法及檢核機制。他說,「中央大學是其一生中最密切、最難忘的地方,也是所有回憶匯集的所在。」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葉怡蘭,畢業於中央大學中文系80級,其創作傳揚了台灣飲食文化美學。她長年擔任台灣農產品產銷履歷代言人、公部門諮詢顧問以及國際飲食和設計競賽評審,曾獲全球威士忌界最高榮耀「蘇格蘭雙耳小酒杯執持者」、講義雜誌「2004年度最佳旅遊作家」等多項獎項。中大新完工的百花川文學步道,還特別刻印了她《紅茶經》裡的一段話,讓葉怡蘭感到與有榮焉。
會中同時表揚獲得教育部、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和哥倫布計畫等校外榮譽,感謝他們為校爭光,同時頒發講座教授、特聘教授、績優職員、績優技工友、書卷獎、建德領導獎和傑出領導獎等優秀教職員生。並感謝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捐助本校「向日葵計畫獎學金」,提攜中大學子。
另穿插三組精彩演出,分別是中文系的「京劇票房」、管樂社「銅管五重奏」,以及壓軸校歌新唱冠軍「硬梆幫」帶來的校歌演唱,賦予校歌新生命,最後並與會嘉賓一同齊唱校歌。熱情演出,傳達中大夢想耀動,活力十足,一同邁向中大未來式。